程序员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印度码农这么水,为何能在全球打工
TUhjnbcbe - 2023/4/15 18:13:00

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出炉,在展望中国人口即将进入负增长同时,还不忘揶揄一下中国,预测印度人口即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现在国际社会舆论就是这样,在提到中国的时候,经常会把印度拿出来做比较。尤其是印度日益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是中印对照的常客。

目前印度占据全球软件产业价值的1/3,已经成为全球软件外包的第一接包市场,占全球服务外包的55%。数据显示,《财富强》中,印度裔所领导的公司占比33.2%,甚至英国首相也由印度裔所担任。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印度软件工程师比较水,代码质量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年小米雷*代表金山去印度考察,回来之后他写了一篇长文,或许他的看法代表了印度软件真实业务水平。

雷*认为印度软件公司非常重视管理,尤其重视ISO和CMM认证。CMM一共分了5级,目前(年)全世界通过四级以上认证的只有70家,而印度就占了42家,而当时的金山还没有通过2级认证。

据他观察发现,印度代码架构清晰,运行非常稳定,但是如果打开具体代码,拖沓冗长,水平不咋样(这是雷*原话)。但是整体把握得非常好,尤其是设计文档,写得既规范又详尽。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国内这些码农常常以没有时间为理由,大段代码没有文档描述,甚至有很多代码按照个人习惯去定义,这样的代码别说走出国门,办公室的门都走不出去。

过去我们常把软件产业等同于高科技,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词汇联系到一起,其实软件产业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业,恰恰相反,它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的代码需要码农们辛苦搬运。

印度的软件产业很发达,并不是说他们设计的软件有多厉害,而是他们通过流水线的方式,生产了大量合格的产品。比如说IBM公司的企业内容管理,并不说你买回来就能够立即使用,除了硬件部署以外,你们单位的文档、表格还有业务流程都需要细化,如果都依靠纽约那帮程序员去搞,别说美国人会疯,实施经费也会高到惊人。

所以有大量的低质量软件,需要“软件工厂”来完成,印度软件开发流程可以精确到分钟,每一位程序员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不用关心自己编写的代码干什么用的,他们只需要完成经理交付给它的程序和文档任务。

虽然印度软件产业遭到吐槽,认为缺乏对人的尊重,但是印度软件公司正是利用这种最经济的方式,让即使很差的程序员也能够写出高质量的程序。

那么印度软件产业又是如何嵌入到全球市场的呢?

早年软件产业有个理念,认为软件不是科学研究出来的,而是在不断试错过程中“妙手偶得之”,很多匪夷所思的程序就是在不断试错过程中诞生的。

既然需要大量的试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上个世纪90年代,很多发达国家就喊着软件人才短缺。为了满足大量劳动力需求,美国就出台了“H-1B”签证制度,允许外国专业人士在美国工作3年,还可以续约6年。

最初“H-1B”签证人数是6万5千人,后来人数增加到11万5千人,可是人数还是不够用,随后3年内增加到19万人,这些专业人士有一半被IT人士获得。除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都出台了相关的人才引进制度。

年的时候,全世界电脑系统面临“千年虫”问题。早年很多码农在写代码过程中,会用01、02代指、这样的年份,那么年会被误以为是年。

这种问题没有难度,但是需要大量的码农改写代码,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需要做这样的事情,因此码农缺口巨大,印度就在这个时候填上了这个缺口,冲进了全球IT市场。

冲进IT人才市场的并不是印度理工大学、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这样高等学府培养出来的精英人,而是像郑州这样,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城市所培养出来的“流水线码农”。

项飙在他的《全球“猎身”》一书当中,描绘了他在海得拉巴所看到的景象。海得拉巴位于印度中部,是印度农业大邦特伦甘地邦首府,也是人口大邦。

他访谈了43位印度码农,并且还走访了当地的软件公司以及ZF机构等。他发现在这些软件人才并不是来自公立大学或者精英机构,而是来自培训机构。在-年,海得拉巴一共成了75所私立的工程学院,这些学院不负责发放文凭,只负责培训码农。

同时这些培训机构还会搜集海外需求信息,比如最近JAVA人才需求旺盛,就着力培训JAVA;甲骨文8I一出来就立即研究其优点和问题,甚至很多培训班在年就开始培训“C#”和“.Net”课程。

这些私立的培训机构目标非常明确,保证自己的学员能够去西方找到工作,甚至很多培训机构还成为美国企业的培训部门,比如印度的全国信息技术学院“NIIT”,它目前是亚洲最大的软件培训学院,它当初就是微软的培训部门,能够拿到微软最新的软件,然后培训合格的工程师。

这里需要插一句,这些培训机构之所以能够招募大量的年轻人,还和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在印度没有引入杂交水稻之前,大量的劳动力被困在农业上,不但温饱问题解决不了,教育也跟不上。自从引入杂交水稻技术之后,比如安得拉邦,于是农村有了大量的剩余财富,能够支持后代投资教育。

这些培训机构之所以能够风生水起,还和印度种姓制度有很大的关系。项飙在他的《全球“猎身”》当中就举了一个很奇葩的例子,印度男性为了去培训机构学习,会先找女方要嫁妆,然后利用“丈人”家的支助完成学业。

印度的“女方出高额嫁妆”的事一直让我觉得匪夷所思,要知道在河南,这事刚好反着来,毕竟人家抚养女儿长大,适度补偿也在情理之中,另外高额嫁妆还有保险的作用,男方想到付出这么高的嫁妆费用,不会轻易提出离婚,也有利于婚姻稳定。

印度却反着来,不但女方要出嫁妆,甚至还有可能遭到退婚、诈骗。在《全球“猎身”》当中就有这样的例子,男子声称自己去培训机构学软件,然后找未来的新娘提前预付“嫁妆”,结果这位未婚夫在美国成亲,但是女方碍于面子,并不敢对簿公堂。

所以这也导致有81.8%的软件人才来自高级种姓,他们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高级种姓,从其它家庭当中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有机会获得培训机会,通过相关*策在国外打工。

“印度老丈人”之所以愿意付高额嫁妆,还是希望通过这种联姻保持自己家庭的社会地位,或者能够“攀高枝”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其实印度男子索要高额嫁妆也就是近年的事情,之前更多是在自己圈子内通婚,不会有跨种族婚姻,甚至很多家庭指腹为婚,换亲来完成婚姻大事。

不仅是我们中国,印度也逐渐走入陌生人社会,脱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因此婚嫁考虑更多经济因素。印度很多男性的婚姻不会考虑“情投意合”,更像是一场招投标,往往是和彩礼比较高的女方结合。

当然这些“印度老丈人”也会调查男方的情况,如果是在美国工作,嫁妆可以飙升到12万美元,英国在8万左右,澳大利亚则是6万美元,这些是年的数据,现在金额会有变化,但是比例相差不大。

这些前往西方的印度码农待遇怎么样呢?

像“千年虫”这样的问题毕竟不是常态,所以西方对于这种低质量的码农需求量并不高,但是印度这些人力中介却开拓了更多的市场,比如会先去临近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然后在这里积累工作经验之后再去澳大利亚,如果运气好,还能在澳大利亚获得永久居留权,为最终跳板美国做好准备。

由于培训门槛比较低,国外工作机会有限,会有很多印度码农选择通过中介机构先来到澳大利亚,然后再找工作机会。

这些中介机构类似于国内的劳务派遣公司,他们会通过旅游、短期商务、留学等方式,先把工人带过来,然后再与本地软件公司签署劳动合同,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公司可以挑选和辞退工人,不会产生任何的法律风险,可以说是一场双赢的结果。

大量的码农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来到澳大利亚,住着劳务派遣公司提供的集体宿舍,拿着最低的生活费,如果半年内依然找不到工作可能就要返回印度。

当然,没有人愿意回去,当他们踏上出国这条道路的时候,周围亲友们已经默认他们踏入高等种族,他们回到老家,丧失的不仅仅是培训费,还有生活的尊严。

所以哪怕遭遇不公正待遇,这些印度码农也想尽办法留在国外,宁愿让中介抽取50%提成,免费打工,也要想办法留在留下来。

目前为止,印度码农在全世界的薪水依然是很低的,普通程序员能拿到元/月的工资,相比于国内动辄八九千的码农,待遇还是差很多。

海得拉巴和郑州相似,因为低廉的劳动力嵌入全球市场当中。印度的软件工人不断地从农村流往城镇,再流向东亚、澳大利亚,最后流向美国,他们所创造的财富最终也依照这样的路线不断向上、向外抽取,最终流向西方发达国家。

这可能正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所在,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正是这种分工不合理,奠定了世界的经济版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印度码农这么水,为何能在全球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