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1月6日讯(记者柯称)大学转不转专业,修什么双学位是个让人纠结的事。上周,为了让同学们提前了解目标专业,武汉大学学生社团“掌上武大”组织了一场“七天交换专业”活动。原本打算只是小规模尝试,结果有名学生踊跃报名,配对成功对。这些组合完成了做一次旁听生、读一遍专业教材、写一次专业作业、过一天专业生活等体验任务。多数学生表示体验后更坚定了转专业或修双学位的目标,也有个别人发现原目标并不适合自己。
配对成功率排行
学霸让学姐认真听讲
“我的搭档是个典型的学霸,要不是他阻止我开小差,我可能就感受不到计算机课程也挺有趣的。”武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三学生戴洁说,上周她和搭档黄健涛去听“数据结构”课,原本做好了听不懂就做自己事情的打算,没想到搭档选了排正中间的座位,而且还让自己把笔记本电脑收起来,好好听讲。
报名者中女同学是男同学的两倍多
和大一、大二的学生不同,戴洁参加活动主要是想帮助其他人了解本专业。“我大一时经历过一次转专业,觉得这个活动非常实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的比较文学是跨学科专业,也想提前了解一下计算机学科。”戴洁说。
报名学生中大一占据半壁江山
黄健涛是软件工程专业大二学生,他的目的是为了修双学位做准备。“我感觉读大学以后,写作能力退化了许多。特别怕自己成为大家眼中木讷、没有生活情趣的程序员,所以想修文学专业。”黄健涛说,很幸运配对上了一位负责的学姐,除了完成活动设计的任务,他们还专门长聊了两个小时,“她解答了我的很多疑惑,让我更坚定了报双学位的想法。”
互相推荐的老师
文学院人文班的蔡雅涵和弘毅学堂数学专业的施仲翼,也是大二配大三。他们选择对方的专业,都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蔡雅涵是这次活动中,一位文学院选择数学专业的。从小对数学感兴趣的她,认为中学时代碰到的好老师,对自己影响非常大。所以,这次她专门选择带施仲翼,去听自己喜欢的张园老师讲授的“中国现代话剧名作研读”。
“文学院的课跟我们不同,特别强调师生互动,同学们还现场演了一段话剧,课堂氛围非常好。”施仲翼说,一堂课下来,自己收获很大。而他给搭档选课时也非常贴心,怕蔡雅涵听不懂大三的专业课,专门挑了一堂大一的“数学分析”,主讲人也是自己非常喜爱的章逸平老师。
记者采访时,几名同学还聊得火热,互相介绍着各自学院的老师和课程。
个别人发现目标错误
这次活动的发起人,“掌上武大”学生社团的林益可介绍,活动创意是来自此前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