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做产品经理这半年来的经验总结一人
TUhjnbcbe - 2024/2/11 17:44:00
白癜风如今最好的手术方法 https://m.39.net/pf/a_4654498.html
文章为作者转型产品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其中的点滴体验作者都通过文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给你的产品道路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前言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国企两年半项目管理,今年3月份决定转行到互联网做产品经理,遂裸辞外出,后应聘于一家创业公司,从零起步,在4月初到9月末这段期间,实现从产品门外汉——产品助理——产品经理——产品主管这个过渡,从最开始只负责一个功能,到可以接手APP+后台两条产品线的规划工作,并带领一个产品团队。这也是我在《人人社区》发布第10篇文章,我将之前所有的文章,重新看了一遍,都是一段段心路历程,因此将这半年来走过的路,增长的经验,学会的方法,分享给各位。第一篇:学习和增长经历。主要记录自己从产品小白到产品主管的心路历程。第二篇:提升路线和方法论。主要说明每个阶段的大致规划,以及形成的方法体系。第三篇:关于未来发展和规划。咱们来说说未来的一些事情吧。问题回答:Q1:你是怎么在1个月内面试40家公司的啊?P:我投了+份简历,各种网站,只要是互联网公司靠谱一点的,只要打电话一般都会过去看看,目的是积累面试经验;后期修改简历,重点突出了使用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最重点的是自己设计了一个app原型,并写了一份PRD文档,每次面试都会带着,去给面试官看,就这样。Q2:小白一枚,没有经验怎么办?要不要参加培训课程?P:培训课程也是要花钱的,花钱教你画原型,而画原型只要下载axure,随便看一份教程,保证1天就能解决80%以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没参加,总之各有各的好处,通过培训能够快速上手操作,不培训边学边做也能快速提高。Q3:产品入门,有没有什么书籍推荐?P:随便百度,都是推荐!我在初期只看了2本书,《启示录》和《简约设计》,然后面试的时候都没用上。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设计能力比较差,看了5遍《用户体验要素》,做出来的原型依然被说丑!但规划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逻辑清晰很多。总之,带着问题去看书,收获会很多,学的也很快。Q4:是不是转行当产品经理,原来的工作经验就没有用了?P:应聘期间,没多大作用,零基础做个原型出来真的比什么都强,哪怕是照着app扒下来,我从产品门外汉——产品助理,只用了一个原型的时间(5天)。工作后,原有经验非常有用,而且很大程度决定你在产品经理中未来的一个方向,你是什么类型的,做产品的风格1-2个月内就能凸显出来。半年内的5个阶段性成长入门期——高速提升期——波动期——沉淀期——稳步提升期。Stage1:入门期(15天)两周时间,为了了解什么是产品,该怎么做产品,我用2周时间,将公司所有产品的页面,用axure画了一遍,基本上每天8点准时到公司,晚上8点以后离开;期间,参与产品迭代开发讨论,传达Boss需求。15天内得到整个团队的认可。我做的事情:1、熟悉产品,画原型,照着app全部页面画了个遍(细节因素并未考虑)。2、熟悉团队,了解每个人的做事风格和行为习惯,虚心向技术开发了解产品开发的实际情况,不懂的地方会找他们空闲时间进行沟通,对于需求方面的问题,只要老板在,我就会去问清楚详情。每次讨论,我都只听着,不发表意见,并记录每个人的意见。建议:1、新手如果什么也不会,没有经验,建议多去画原型页面和跳转链接,找找感觉,把最基础的工具给用熟练,以后再画原型的时候,可以手到擒来;如果有一定经验,建议把每一个细节性的操作实现了,多去做几个,便可以发现其中交互不够完善的地方。2、倾听比提意见更容易让人接受。产品经理一般都愿意说几句,这个时期,融入团队才是第一要素,让别人能够快速接受你,才能够在日后方便开展工作,如果上来别人就对你抱有敌意,那么在日后的沟通中,很容易出现问题。Stage2:高速提升期(1-3个月)在这个时候,你将迎来自己野蛮生长的时候,在产品方面,有天赋和热情的人,能够表现出强烈的愿望,为了一个功能,可以较真半天,实现其中每一个细节,初级产品的思维和理论框架会逐渐形成,这个时期产品基础必须打牢,否则在后期中,很容易出现产品细节考虑不周详,想法多而实现不出来的现象。1、疯狂加班,早8点晚10点(正常上班:早9晚6),参与到每一个版本迭代的功能设计,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对需求理解的能力,恶补相关设计、交互知识,完善每一个功能实现的逻辑,测试产品功能,确保产品上线无误。2、建立公司标准统一PRD文档模板、BUG管理模板、需求管理模板,根据模板,书写每一份文档,定期修改模板、完善模板,接收技术团队反馈信息,逐步细化每一个功能点的实现说明和逻辑说明。3、积极沟通,与老板沟通产品方向的问题,确保自己的想法能够触达到老板;积极和技术沟通,把逻辑上有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掉,然后改各种bug(说到bug,第一次参与测试,测出来多个我认为的bug,直接怼给技术——差点没打死我/(ㄒoㄒ)/~~)。4、(粗略)看报告、看竞品、看分析、看文章,日常空闲了,便会去人人、知乎等网站查看一些别人写的分析报告,学习新的知识,好的理念和方法都会记在本子上,一些行业报告会存在收藏夹中,几乎每天看2个小时左右。我的收获:设计功能基本上无障碍,逐步能够理解管理层提出的每一个需求,能够实现需求的管理,PRD文档基本成熟,沟通能力一般(程序员太难沟通了)。tip:有一次,周末加班,整个楼层的南面就我们这一家公司开着门,正好碰见一群领导来参观视察,园区负责人进来希望我能给他们讲解一下本公司的产品,我硬着头皮答应了。10分钟后,进来能有50多个人,然后我说了一堆废话,人家听了5min不到就全走了,深深自责,下定决心好好了解产品的核心。1、做好基本的工作——文档、原型、沟通。要想快速的提升,加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加班,可以更好的自我学习,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填补产品方向的空白,利用加班时间,好好思考功能的设计、文档的书写、竞品的分析等等,完善这些基础性的工作。2、学会理解、管理需求。明确需求是怎么来的,清楚为什么要做,知道怎么实现,这是理解实现需求的3个步骤。很多的需求我们没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我们便要将这些需求存放起来,以待日后拿出来实现,这个时候就要将需求分类、分程度进行管理,基本一张Excel便可以解决。Stage3:波动期(1个月)这人有了点成果就开始膨胀,然后开始犯错了,接着就被打回原形。开始时觉得干起什么事来都得心应手,觉得什么事情自己都干的来,设计的功能也一定有人会使用,下个版本就是产品爆发的时间。结果就是,一切如旧,没有提升。一时间,竞不知道如何是好,情绪波动很大,总觉得自己能做,但仔细一想却终是觉得做不好,我知道这是到了瓶颈。我做的错事:1、产品规划完全脱离实际,跟着领导一起想入非非,设计的功能实现起来非常复杂而且困难,给技术造成很大压力,并且多次返工,强行上线版本,bug居高不下。2、错误估计技术实际开发实力,公司当前实际情况,人员情况。当时公司正面临着团队大换血的时期,各方面都不够稳定,老成员的离开、新成员的加入,导致产品对接期间产生许多未知的bug,而且还要强行推进功能的实现。3、文档不适用新人并未及时改正,新人看不懂;原型设计,交互逻辑缺失,开发结果出现很多问题,导致项目延期,多次迭代版本修改bug。我的思考总结问题,分析问题,拿出解决方案,然后仔细与领导进行讨论,重新规划产品主要方向,改善了设计产品固执的思维,不再“轴”一个理论体系,重新规划自我提升路线。这个时期,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同样重要,并且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拆散已经形成的理论体系,从新构建产品的世界观,突破瓶颈,就是这么简单。建议1、时刻对自己进行审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打仗,产品经理必须要对自己的能力做清楚判断,小步试错,多次迭代完善,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每做一个功能的时候,多去问问自己为什么,怎么做最好。2、失败不要气馁,回头重整士气。产品经理很容易影响他人的情绪(多数是怼),如果你情绪很down,那么在交流过程中也会出现诡异的氛围。Stage4:沉淀期(1个月)发现了自身很多的问题,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受到了多方的指责,用户负面反馈急剧增多,用户流失严重,很难受。虽然明知道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但在关键时期没有坚持产品经理的基本职责,也是失职。1、深入了解资源问题。了解自己能动用多少的资源,包括:时间、资金、技术、跨部门协作等等,从公司内部进行剖析,分析公司现在所处在的位置。2、分析人员管理问题。重新招入测试人员,减轻产品负担,与每一个成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以及对产品的意见,然后总结原因,上报给公司领导,然后再仔细讨论这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3、总结自身问题,重新规划路线,专攻一个领域。总结4~6月份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每一个由自身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自己薄弱的地方,然后制定一份半年提升表,按照月份,每个月实现其中一个计划目标。1、沉淀期是自我剖析最好的时间,主要分析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以公司或者产品为主题,仔细的分析下去(这三个问题,我第一次想得时候,竟然无法准确的回答上来,这就是对产品理解的不足)。2、总结经验和方法,形成体系。每次版本更新迭代的时候,产品经理都能形成一定的方法,但是一直都没有体系,在这个时候,将自家每个版本的方法论重新整理一遍,然后分析不足之处,非常有利于思路的扩展,理论框架的完善。3、聚焦内部的同时,逐步扩大外部视野。在内部,做产品要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做产品经理这半年来的经验总结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