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店购物中心模式VSMALL泡沫联商
21世纪经济报 在中国足坛日显冷清之际,一股造MALL的热潮正在兴起。 除了万达规划的购物广场外,上海正大广场、北京中关村万柳广场、广州太古广场、天河正佳商业广场、武汉新世界中心……各地一个又一个MALL项目开始上马,加拿大555集团、菲律宾SM集团、泰国正大集团、印尼三林集团等专业MALL开发商纷纷进入内地,一片“大干快上”的景象。 而市场却发出了“是馅饼还是陷阱”的疾呼。 据一位资深人士透露,全国几十个已有的MALL,只有深圳铜锣湾在赚钱,其他的依然在为赢利而挣扎。 韩春风认为,国内很多地方的成本因素并不支持造超过8万平方米以上的MALL,他认为可以造一些针对性更强的、营业面积在3到4万平方米的“小MALL”。 而另外一个对比数据,则说明中国的确还没有达到大规模通过MALL消费所必须的经济基础和购买力。MALL的诞生地美国是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MALL才开始大行其道,而我国现在人均GDP还不到1000美元,即使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也只有3000美元左右。 熟知MALL规律的韩向介绍,严格说来,大型的购物中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集各种业态于一幢建筑之内的SHOPPINGMALL,另一种是各种业态分别居于不同建筑内的POWERCENTER(主力专题店购物中心)。前一种讲究的是一站式购物,前往的人群容易被限定在相对狭小的消费层面;而后者却可以使目的性强的人群容易分流,怀着不同心理消费预期的人群可以分别到不同的商场内消费。如果主力店品牌响亮,则更容易吸引固定人群。 现在在美国,大多数大型购物中心都是后种模式。 韩春风认为,万达在五角场等几个地方的大型社区型购物广场,也正是这种POWERCENTER模式,且进驻的品牌都是世界级的商业巨头,因此不愁人气问题。 市场人士认为,倚靠世界500强*团的成熟经验,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规避行业风险。但人力方面则有可能成为潜伏的危机。该人士分析,按照16个MALL上马和大洋百货未来3-5内开设超过30家大型百货连锁店的规划,MALL的管理人才和百货店经营管理人才能否跟上,将构成对大连万达赢利能否长远的一个重要考验。 当然,这也是对王健林新的“球队”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