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参加了母校的毕业典礼。在武汉大学建校周年,被母校邀请在毕业典礼上致辞,这对我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年,我考上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在图书馆看了一本书《硅谷之火》,建立了我一生的梦想。看完以后,热血沸腾,激动得睡不着觉。
我在武大操场上,走了一圈又一圈,走了整整一个晚上。我也想办一家伟大的公司,梦想之火在我心里彻底点燃了。
但是一个从县城出来的大一新生,什么也不会,什么也没有,就想办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那天我想了一晚上,越想越糊涂,完全理不清头绪。后来我想,干脆别想了,先把书读好吧。
1.两年修完四年的课程
我立了一个在当时特别夸张的目标——两年修完大学所有课程。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要上两倍的课,写两倍的作业,过两倍的考试。用地狱模式读大学。
所以,我面临过很多难题。今天讲一讲其中的3个难点。
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选课程?
刚上大学,对要读什么完全不了解。自己琢磨了很久,一头雾水。我就跑到大三、大四的宿舍,挨个敲门找老乡。果然找到了几个学长,特别热情,跟我滔滔不绝地讲了几个小时,把整个大学的课程都讲了一遍。
哪个课容易?哪个课难?哪个课要先上?哪个课后上?还顺便把各个老师的奇闻轶事,都给我八卦了一遍。走的时候,还把他们用过的教材、教辅,甚至课堂笔记都打包送给我了。
那一刻,我仿佛开了天眼,大学怎么读一下就明白了。
很多人遇到问题,总是喜欢一个人琢磨,觉得自己遇到的问题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能靠自己解决。
实际上你绝大部分的问题,别人都遇到过,都解决了,甚至有标准答案。你只需要去问一下就可以了。
这就是我上大学收获的第一个经验。
接着,第二个难点是如何搞定自学。
武汉大学的计算机系是从数学系里分出来的,学的全是数学系的专业(内容)。要自学很麻烦,多半看不懂。
当时我咬着牙往下走,读着读着突然开窍了。反正看不懂,跳过去直接看下一章。放一两周,拿出来再看第二遍,反复多读几遍,读着读着就懂了。
其实知识并不全是线性的,很多知识点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前面看不懂,跳过去没关系的。等后面看懂了,反过来可能就能看懂前面的。
这是一种很有名的学习方法——跳读。
今天的社会瞬息万变,光靠学校里学的知识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我上学时学的是软件,今天干的是手机和汽车,专业差很多很多。
这么多年的历程,我觉得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掌握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足以面对未来所有的挑战。
我遇到的第三个难点,是搞定点名。
点名在大学是一件大事。但是我的很多课,都是跟高年级同学一起上的。我对同学都不太熟,而且要上两倍的课程,很多时间是冲突的,缺课就不可避免。
一旦遇到老师点名,同学又不熟怎么办?而且很多课程有平时分,让我压力很大。
我花了很久时间琢磨,为什么老师都喜欢点名呢?我觉得点名的目的,主要是监督同学们好好学习。假如老师对我印象深刻,知道我没有偷懒,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于是上课时,同学们特别喜欢坐后面,我总是坐第一排,正中央。坐到老师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只要老师提问题,不管会不会,我总是第一个举手。
课间休息时,只要有不懂的,我总是主动跑去找老师请教。一来二去,老师对我印象就深刻了。大部分老师对我印象都挺好的,所以点名缺课就不是问题了。
就这样,我克服了重重困难,搞定了四年所有的学分。
2.成为优秀的程序员
但是,计算机光修学分是不够的,把程序写好才是硬道理。我的第二个目标,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
30多年前,电脑挺少。全年级的同学上机实习,只有一台68千的小型机。今天的PC叫微型机,小型机是比PC强很多的。这68千的性能,比十年前的手机还要差很多。最要命的是,同时挂了20多台终端,20多个人一起用。慢得令人发指。
就这样,还得凭票使用。每个同学一周两张,每张只有两个小时。
这点时间想把程序写好,真的是太难了。怎么办?
我的第一招,是只要有空就跑到机房门口去排队,万一有同学迟到或者不来,我就去捡漏,就用人家的电脑。(我)简直成了机房的门卫。
实在没有电脑用,我就站在旁边看。如果遇到同学不会,我就去给人指点一下。
为了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每次上机之前,我都在纸上先把代码写好,到了电脑前只要录入就行了。
为了提高效率,我找了张打印纸,把键盘拓印下来,贴在课桌上。一边上课,我就一边敲桌子练键盘。
如果实在没有电脑用,我就在纸上写,把教材里的一些程序拿出来写。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我要写得像教材里的示范程序一样。
所以,我当年在这一点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我大一的时候,学的第一门编程课叫Pascal语言程序设计;大二的时候,有同学来告诉我说,我的Pascal作业变动到了新版的教材里,那一刻我可激动了,我觉得我下的功夫老师终于看到了。
后来,我就到导师的实验室帮忙做课题。这样,我就可以有电脑用了,在实验室的电脑前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通宵,逐步修炼成同学眼里的技术高手。
几年前,我在支付上看到了一段汇编的代码。汇编是一种很难的语言,它特别接近于硬件的底层,相当于硬件的指令码。
这就是我大学二年级时写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是DOS平台上的一个内存管理工具,这个工具在当时特别火,程序员几乎人手一个。
后来我索性就全部开源了,大概多行。30多年前过去了,今天还有人在网上讨论,作为一个程序员,我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3.发表论文
接着,我定下了第三个目标:在一级学报上发表论文。
作为本科生,发论文还是相当困难的。有了这个目标后,我去请教了张德相教授,该怎么做?
他给我出了个主意,说要不你把之前研究计算机病毒的思考整理寄给学报试试?在当年,每个老师对我都挺好的,其中张德祥教授对我帮助最大,他在我几个很关键的时候都给了我巨大的帮助。
当时,国内刚刚经历了计算机病毒的第一次大爆发。我当时特别有兴趣,花了很多时间琢磨,还写了一款杀毒软件。其实,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但是我还是按照张老师的建议,壮着胆子整理成了论文。
当时的论文都是写在稿纸上,写完以后挺激动,拿去给好朋友看。他又自告奋勇,花了3天时间帮我誊写了一遍。
于是,我就把这篇承载着这么多人的期待、这么多人帮助的论文,寄给了权威的学术期刊《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过了半年时间,我收到回信,论文被录用了。
我真的没想到,第一次投稿就中了。这篇论文被录用以后,在张老师的鼓励下,我又给当时的第三届全国青年计算机学术会议投稿,又录用了。
我今天回想起来,那些看起来很了不起的目标,试一试,也许没那么难。
所以我觉得,年轻人还是要有年轻人的魄力,不要听人家这个建议那个建议,敢想敢干最重要。
其实,很多事情没有那么难,你去试一下,说不定就成了。这是我发完论文以后最大的感受,之后我面对所有困难的时候,我都是一往无前,先干了再说。
这就是我在武汉大学的求学生涯。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有和我类似的经历,可能因为一本书、一部电影或者一个人,梦想就被点燃。我幸运的(地方)是什么?
我幸运的是,我真的把梦想当回事,并且学会去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然后竭尽全力去完成。
梦想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正是因为这个梦想,我想尽办法把各种各样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武大的求学生涯,也为我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找到合适的人,成功概率会大很多
在我大二的时候,我在武汉电子一条街上认识了一个朋友,他技术水平很高,他叫王全国。
他比我大4岁,他是武大学长,留校当了老师,在校办的一家网络设备公司上班。认识他以后,我就经常跑到他们公司蹭电脑,因为他们公司的电脑都是最新型号,我就在他们的演示机上写程序。
如果有客户过来,我就负责接待,给人演示。很多老师以为我在那打工,其实不是,纯粹蹭电脑,没有工资,但他们公司中午管个盒饭。
后来,我跟王全国越来越熟,我们俩就约定在暑假写一款加密软件。
为什么要写加密软件?我这两天也想了想,可能是因为加密软件比较难,我们俩就想做点难的事情,所以我们就决定做一款加密软件。
当时,他们公司是(在)电子一条街的门面房(里),人家一下班,我们就把卷帘门一拉,整个公司就成了我们两个的天下。
我当时写程序特喜欢开两台电脑,一台写程序,一台做测试,特别像段子里说的“等咱有了钱,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
那段日子特别的快乐,我们经常写到凌晨三四点。但无论我们睡得有多晚,第二天一定得准点起床,因为人家公司要开门营业。
就这样,没日没夜,我们干了15天,产品按期完成了。这是我做的第一款商业软件TENOC加密软件,年8月份做出来的。
这款软件定价2,多块,当时大家的工资可能不到块。这个产品发布以后,在圈子里很有影响力,很多开发者特别喜欢我们写的这个工具,卖得还不错,后来我们又升级了几代,持续卖了多少年?
卖了六七年,赚了不少钱。我大三暑假第一次干,就大获成功,都有点飘飘然了,但是我心里特别清楚,要不是和王全国一起干,肯定没戏。
各位想一想,当时我读大三,不到20岁。如果没有王全国的经验资源,我可能想都想不到去干这件事情。
所以我自己有个很深的感受: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有限的,找互补的朋友一起干,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
2.创业,要先想清楚
之后,我还在电子一条街上混了一年多,有位学长想创业,就来找我,答应得特别爽快,我特别兴奋,觉得我终于有机会大展宏图,我的梦想就是创业。
我们公司起名叫三色,当时,我们有四个创始人,大家都是朋友,每个人分25%的股份。
大家都渴望干一番大事业,每天都干得热火朝天,但随着公司到10多个人,问题就来了:谁说了算?
各位想一想,如果大事小事都要商量着干,多麻烦。万一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一吵(就是)半天。后来,我们觉得这样不行,得选个董事长,而且还得是民主选举。
我们在短短的几个月就改选了几次,大家都当了一遍董事长。只有我一个没当过,主要他们嫌我年龄小,觉得我压不住场。
于是,我们先卖电脑,接着写软件,甚至还做打字复印的业务。为了伟大的梦想,我们什么生意都做,现实很残酷。刚开始我们还挣了点钱,后来业务越来越多,挣钱反而越来越难。
有好多次,我在学校上晚自习,几个董事跑到教室来找我,拉我出去开会,商量一晚上也商量不出什么主意。
接着公司就开始发不出工资、吃不上饭,这个过程很煎熬。这个时候,我们有个董事吹牛说,我做生意不行,打麻将还行。
于是,我们就派他去跟食堂的师傅们打麻将,赚了一堆饭菜票,我们靠这个又熬了一段时间。到后来赢得太多了,师傅也不带他玩了。
最后,我们的公司还是熬不下去,当时我们连散伙饭都没吃,就把公司清算关门了。我分了一台电脑。当时觉得特别累,睡了一觉,第二天早晨醒来后,走在校园里,一下子又轻松了。
第一次创业,就这么结束了。后来,我复盘过很多次,想一想我们真的是太幼稚了。什么都没想清楚,就稀里糊涂干了。
多年以后,我见到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们也是四个股东,也是每人25%(股份)。我一看名片,好家伙,个个都是董事长。我说你们谁负责?他们告诉我说,我们都是好朋友,凡事商量着来就行。讲得特理直气壮。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我,我觉得他们创业应该不会太顺利,只能默默祝他们好运。
3.创业,是使人成长最快的方法
我觉得,创业是使人成长最快的方法。
毕业以后我去了金山,当时只有五六个人。金山内部经常讲一句话,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年4月,我再次出发,怀揣着年轻时的梦想,和一群伙伴创办了小米。
回望过去30多年的创业之旅,就是不断追寻梦想,并不断成长的过程。
过去三年小米的高端(系列产品)的探索,是我近10年来最痛苦,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成长。
它是从小米10开始的,刚开始挺顺的。但紧接着,小米11遭遇了重大挫折。我们憋了一口气,又花了很大的力气做了小米12,但仍然不达预期。大家完全没有想到,做高端这么难,投入这么大。
不好的情绪在公司里弥漫,我找大家聊了很长时间。有的同事观点非常尖锐,让我异常意外。
有人说,做高端太难了,能不能不做了?有人说,小米的品牌形象已经很固定了,要不换个品牌?
我一直以为,所有人都万众一心,一定要把高端做成。真的没有想到,大家有这么大的分歧。聊完以后,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过好。
过完春节的第一天,我就召开了一个紧急的战略讨论会。这是小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讨论会。全集团所有的总经理都参加了,我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当时讨论得特别激烈,从下午一直吵到晚上。我在反复说服大家,我们的创业梦想,就是把小米办成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无论多难,咬着牙也要上。
这不是想做还是不想做的问题,这是小米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战。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任何的动摇,必须死磕到底。
所以,我们就把高端化定为了集团战略,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
这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过去生涯里几次关键的成长。
在武大求学期间,我建立了一生的梦想,还学会了拆解目标。在金山创业的过程之中,我完成了从程序员到管理者的蜕变。
创办小米,一个改变中国制造业的愿景,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我的梦想开始逐步走入了现实。
每一段经历,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认知的突破,更是一次关键的成长。
最近几年,不少人都特别焦虑,特别迷茫,很多人问我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怎么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呢?
我的答案很简单,就是成长。只有脚踏实地地成长,才有足够的自信、勇气与决心,去迎接所有未知的挑战。也只有脚踏实地的成长,才能让内心的充实,眼里有光,时时刻刻充满力量。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成败得失都不是那么重要。所有的人生难题,都将在成长中找到答案。
因梦想而伟大,又因坚持梦想而成长。
朋友们,愿你历经岁月洗礼,梦想依旧熠熠生辉。
朋友们,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我都真诚地祝福你,祝你梦想成真,祝你拥有一个快乐而充实的人生。
作者:雷军;来源:年小米新品发布会雷军年度演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