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
《启航:当风起时》扑了,扑到点开这篇文章的诸位可能都不知道它播过。
10月13日,这部讲第一代计算机创业的时代怀旧片正式收官,播出成绩和口碑不成正比。且不拿它和今年爆款《你是我的荣耀》40亿次的播放量比较,目前8亿次的播放成绩也只能和豆瓣评分2.9的同期片《程序员那么可爱》持平。
但《启航:当风起时》的豆瓣评分,却接近后者的三倍——8.3。
追完全剧,可以用俩字评价:讲究。
班底讲究,时代细节讲究,画面讲究,商战之真实也吊打现在一帮挂羊头卖狗肉的职场片。开头一个长镜头推进去,人就被带回九十年代鱼龙混杂的北京。
但看看惨淡收视,心情又是俩字:困惑。
剧集市场野蛮发展了这么久,观众已经被烂片摧残出逆反心理。只要内容过硬,好剧总归能杀出血路。
那方方面面不掉链子的《启航:当风起时》,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这口“扑街”大锅,是甩给剧名、宣发,还是……
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
《启航:当风气时》有多讲究?
9月,由吴磊、侯明昊领衔主演的《启航:当风起时》登陆腾讯视频。该剧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燕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的萧闯、裴庆华,在巧合之下被主任谭启章选中,跻身电脑销售大潮,“下海”开创一番事业的故事。
10月13日,《启航:当风起时》播出大结局,豆瓣评分稳定在8.3。这么高的分数并非空有虚名——从制作班底开始,这部片子就把“讲究”二字刻在了基因里。
作为一部IP剧,《启》的改编蓝本不是自带流量的网络小说,而是著名商战小说《圈子圈套》的作者王强的新作《我们的时代》。故事自90年代民族电脑品牌“华研”的兴起开讲,描画了三十年间计算机行业创业者们百舸争流的景象,也揭露了不少国产品牌内部、和与科技外企之间的商战内幕。
图片来源:豆瓣读书
而拿下这个IP的,是在青春题材上经验丰富的小糖人公司,旗下作品虽然偶被吐槽烂尾,但整体还是发挥稳定。改编自八月长安作品的《最好的我们》和《你好旧时光》豆瓣评分分别为8.9和8.6,去年的《棋*》顶着争议上映,最后也拿下8.3的评分和不少原著*的认可。
很明显,这样的搭配,目的是把一个有内涵却略显严肃的题材改编的青春化、活泼化。
青春剧要做好,一大要素就是演员本身得青春,否则轻则群嘲“刷绿漆”,重则演艺生涯滑铁卢。而《启》的演员阵容,也延续了小糖人一贯的风格:年轻的人,干净的脸。
两个姑娘的长相,一言蔽之:舒服。
饰演女白领谢航的的毛晓慧
饰演大学生谭媛的向涵之
饰演主要角色萧闯、裴庆华的吴磊和侯明昊,也是典型的什么年龄的演员演什么年龄的角色。
饰演萧闯的吴磊
饰演裴庆华的侯明昊
此外,青春剧的另一大杀器则是恰到好处的“氛围感”。但这个东西又很难拿捏,很容易搞成“逆光男女主对视转圈”这种乏味画面。
《启》的氛围感就很高级。
感情向的,有向日葵花田里等爱人↓
奋斗向的,有追债成功后,在摇晃的卡车上唱起《滚滚红尘》↓
但作为一部年代戏,除了演员到位和氛围到位,时代细节和画面上也得极端的“讲究”。
《我们的时代》原著横跨30年,《启》选择了90年代这十年进行改编。其中不少情节,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比如,谭媛情场受挫后下定决心出国,结果考GRE(出国考试)的名额每天只放一百个,教室外每天大排长龙。
再比如,华研搬到新地址后,特意新电话开通了国际长途业务,以后打越洋电话不用再去长途中心。
至于用灌热水的搪瓷缸子烫衣服这些细微之处,更是数不胜数。
当然,演员和画面再好,一剧之本仍是故事。
《我们的时代》是典型的商战小说,玩的是手段,金钱面前,比的是心狠和不要脸。而《启》作为一部改编剧,除了借用原著的框架,从人设到主要矛盾其实都有了较大的改动,走的也更偏向温情路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剧版里有一个叫满欢声的人物,是个结巴。在其他角色都在电脑销售的角色上发光发热时,他因为说话不利索只能帮大家打下手。
这种定位让他一直觉得自己人微言轻,以至于公司搬到新址以后,他忙前忙后地帮所有人安排好一切,却连个工位都不好意思给自己安排。
得知这件事,谭主任立刻把他叫回办公室,不但安排他坐在总经办负责人的位置上,还奖励了他块钱。
这种在细微之处的着笔,其实和主线是没太大关系的。而这种温情式的讲述,也是在残酷的原著里无迹可寻的。以满欢声为代表,就可以看出《启》的改编更长于细腻的感情,这也和小糖人长期以来操刀青春作品的经验有关。
但相应的,原著里残酷的商场与职场都被弱化了,不同势力之间的斗争也变得比较理想主义。当然,这种弱只是相对于原著而言。对比现在不少挂羊头卖狗肉的职场剧,《启》里的角色们还是在正儿八经搞事业的,且商业手段在现实中有迹可循。
《启》第三季,华研拿下美国电脑品牌康普的代理权,曾经在研究所工作的工程师们变身销售,纷纷南下行商路。不同于谭庆华的挨家挨户推销的“卖苦力”,萧闯放出话来:要让别人找上门来买。
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他选择的是“悬念广告”的手段——连续6天在当地报纸上刊登“还剩x天”的四字广告,使悬念发酵,然后在展销会开办当天将品牌消息公之于众。
而这一营销手法的原型实际是年红极一时的“爱多VCD”。当年,其创始人胡志标连续在《羊城晚报》连登三天“爱多”,并占据一半版面,引发不少读者好奇。悬念揭晓当天,爱多VCD也火爆全城。
而“价格战”这场戏,在原著和剧版《启》中都占据了重要篇幅——华研在推出自有品牌的国产电脑后,为了和主打高端机型的杰弗森等外企品牌对打,先发制人地将价格降到元以下。此外,这一消息宣布当日正值美国劳工节,尽管中国团队作出反应,但外企总部层层审批的制度导致其在价格战中错失先机。
而这场“价格战”在真实的商业史中同样有迹可循——年,一篇名为《中外品牌大比武》的文章中提到,中国微机市场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联想、同创、长城和方正等国产品牌接连将电脑价格降至万元以下,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在这场价格战中,国外名牌机全年都处于被动地位。
但是《启》又没有囿于单纯的职场斗争、商业利益。作为献礼剧,它有一层更高的立意。而这句话,是借剧中角色罗司长之口说出:
“目前国内电脑市场,国外品牌占据了75%的份额。如果再这么下去,咱们自己的产品,就会越落越远。”
剧中的华研,作为时代创业的先锋,背靠计算所,技术毋庸置疑,两年的外国品牌代理也打通了销售渠道。“自主研发民族品牌电脑”——偌大的责任,就这么抗到了肩上。
但这部剧越好,困惑就越明显。
10月13日,大结局当天,网络影视数据分析平台“骨朵热度:显示,《启》的全网热度49.62,在所有在播剧集中全平台排名第10。
打开b站,哭它“好看但糊”的up主并非一人。
糊可以,糊个明白
如果是一部低成本网剧,全网第十的成绩倒也能交差。但《启》作为一部制作精良、情节扎实的年代创业戏,拿到这样的成绩,实在是有些意料之外。骨朵热度在复盘中委婉的评价:表现不及预期。
从自身角度而言,可以说。《启航:当风起时》这个剧名虽然贴合其创业浪潮的内容,但对观众而言确实有些不知所云。而原著《我们的时代》虽然是质量过硬,但是本身的受众和网剧的受众并不重合,转化到收视上也就没有过多加成。
那从外界角度而言呢?
正所谓小红靠捧,大红靠命,《启》的收拾滑铁卢显然是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这里只写一点:代际矛盾。
《启》的遇冷和去年b站《后浪》的翻车有某种微妙的相似之处。
年五四青年节前一天,哔哩哔哩弹幕网发布了视频《后浪》。视频中,国家一级演员何冰登台演讲,向新时代的年轻人送上寄语。伴随着激昂的音乐,何冰号召:”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视频发布最初,b站评论区对《后浪》的评价还是偏向“好燃”。但随着舆论的发酵,各种质疑与异议在社交平台上纷纷涌现。在知乎《后浪》话题中,有的题主甚至直接以“翻车”来形容这段视频所遭遇的状态。
在
人民日报转发《后浪》的微博评论区,点赞数量较高的数条微博言辞则更为激烈:“可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却被绑在了一座座房子上,15年,30年……不敢去做想做的事,不敢奢谈曾经的理想。”
“年轻人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样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
《后浪》的翻车并不突然。很长时间了,各个社交平台上,很多年轻人都毫不掩饰地展现出对于“奋斗”的厌倦和抵触。
网上既然流传“35岁被裁员”,不少人的梦想干脆就成了“35岁就退休”。豆瓣“FIRE生活”小组聚集了将近16万成员,帖子主题基本都是“存够xx万就在30/40岁之前退休”。
而在小组简介中,“FIRE”就是英文中财务独立、提早退休(theFinancialIndependence,RetireEarlymovement)的缩写,FIRE的核心法则就是“降低物欲、过极简的生活,来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
除此之外,3万组员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12万组员和“废物引进计划”两个小组也在这两年频频登上媒体报道,而“同辈压力研究中心”小组则聚集了超过20万饱受同辈压力的网友。
相比于以前流行的“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成功型叙事,这些小组的组员更多是在分享自己的迷茫和焦虑。翻阅这些小组的帖子,会发现属于中年人的压力已经出现在年轻人身上,而还没毕业的学生则提早开始产生社畜才有的焦虑。
与此同时,躺平、佛系、内卷等词也频繁出现在人们日常的交流中。奋斗者不再是一个褒义词,倒更可能被戏称为“卷王”,难听点的还有“奋斗x”。
在这样的氛围下,《启》以创业为主线的时代叙事尽管很燃,但燃得和当下的气氛略显错位。
剧中的情节主要发生在90年代的北京和广州,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种冒险家的气质,每一次尝试都是在开拓,在做前人之未所做,遑论后期还带着一种至高无上的时代使命感:要自研民族品牌的电脑!
但对当下奋斗奋得疲惫不堪还被视为螺丝钉的年轻人而言,这种澎湃的心情实在略显空中楼阁。更何况,剧里拍的,其实正是被当下的年轻人称为“既得利益者”的那一批人——“咋?我上班买房被你们割完,追个剧还得看你们咋奋斗到割我这一步的?”。
总之,对剧情,观众对心怀豪情壮志的创业者难以共情;对现实,网友对已经功成名就的创业者同样充满抵触。
例如,白岩松在综艺《对白》中的一段发言就曾引发公愤。当被问及现在年轻人心里的矛盾时,他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比他们那代幸运多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并反问年轻观众: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房价很低,工作到处随便找,一点压力都没有,喜欢的女孩一追求就ok,不会吧?
其实就整个视频而言,白岩松的发言并没有网上传播的截取版本极端。但那段反问,却让他陷入了巨大的争议。
有网友评论表示:我们想要减少压力,并不是说想要东西伸手就来。我希望每个人年轻都有各自精彩的梦想,而不是未来几十年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买房。
“除了女孩那条,其他的有什么不应该吗?希望生活环境好,压力小,难道仅仅是追求和奢望这些,都已经成了罪过?”
前时尚集团总裁、《时尚芭莎》总编苏芒也因为自己一段“内卷”相关的发言被网友骂上热搜。她在参加芒果TV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时,称内卷是一种竞争的压力,来自于欲望和惰性的差距,所有压力都来自欲望太高同时惰性很强,如果目标明确,又能做到没有惰性,就不会有那么多困惑。
这种对内卷是因为年轻人“惰性”导致的言论直接惹怒了年轻网友,被不少人指责“无法共情”。
总之,网络的传播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观点直接碰撞,但碎片化的传播又无法承载更全面的思考。代际之间无法彼此共情,使得这种矛盾越来越深。
《启》的失败,或许只是这种矛盾的一种侧面体现。而这种矛盾的复杂性,也并非短短一篇文章可以说透。
但《启》原著作者王强在原著中借用功成名就的裴庆华和萧闯之口所说的一段对话,似乎可以放在这里,作为结尾:
“……裴庆华立刻否认:‘眼下很多年轻人把我们这一代视为障碍,总觉得是他们压制他们,其实他们现在所享有的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都是上一代和上上一代人争回来的、创出来的……比如贷款买房和住房公积金,成天抱怨是咱们害得他们买不起房,可要是没有咱们这套体系从哪儿来?私人拥有产权也是做梦。’
萧闯嗤之以鼻:‘光看到年轻人跟你斗,忘了你怎么和上一代斗了?代际冲突历来如此,任何一代人的追求都不单是积累财富这么简单,而是建立一套体系一套秩序一套规矩,所以碰撞不可避免……时代在变化,任何个体都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