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学季,复旦老师教你玩转01浪漫 [复制链接]

1#

受访者

戴开宇

采访者

伍杏玲

近日,华为招聘8位应届博士生制定的薪资方案引起热议,届应届博士生年薪89.6万起步,年薪达万。从这,我们看到IT界里学历和教育的重要性。

谈起计算机教育,不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脑海中不免浮出两组词:枯燥、头大。

但这有一位复旦大学软件学院的老师,从事本科一线教学十几载,因其教学注重通专结合,采用多种创新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好评。

那么他是如何引起学生学习软件专业的兴趣?他对软件专业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好的建议?又对准程序员们的择业选择又有怎样的建议呢?正值开学季,程序人生采访了复旦大学讲师戴开宇老师,一起聊聊计算机教学的那些事儿。

戴开宇(右)与图灵奖获得者JohnHopcrot合影

乐于分享,坚持教学十多载

程序人生:年,中国互联网正开始飞快地发展,那时的程序员是“香饽饽”,一位计算机博士假如在企业单位工作的话,可获得十分优渥的薪资和待遇。当时的您为何选择当一名教师?

戴开宇:我觉得自己的性情比较适合当老师,喜欢学习,乐于分享;另外,大学教师可以有相对自主的安排,以及和年轻人相处。

待遇好是很吸引人,毕竟我们都有许多现实生活的压力,但是在能满足生活的基本要求后,找到和自己性情相契合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程序人生:又是什么原因让您坚持教学十多载?

戴开宇:首先,教学是分享知识、共同学习和探寻智慧,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和愉快的一个事情。

如果你认真对待每次的课堂和每批学生,而不视作简单重复的知识输出,就可以产生体验或者说心流。我从不觉得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其实也点亮了自己;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从费曼学习法的观点来说,输出是的输入,教学的过程中对自己是很有帮助和启迪的。如果说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则,我觉得并不仅仅是老师帮助了学生。

另外,学习是一种类似旅游的对新的领域的探索。我喜欢学习各种有趣、有用的新知识并希望能融会贯通,对技术和人文的结合尤其感兴趣;同时学习本身对自己的认知提升,以及解决人生困惑是很有帮助的。

“程序设计”课堂上的戴开宇

建议编程初学者:认识自己

程序人生:之前有一位大学生提问:自己学编程有一段时间,但是经常被人吐槽编程不够严谨,比如写个计算器没有考虑用户输入特殊字符或者没有考虑到用户输入使用了错误的数据类型导致了溢出异常,感觉自己很菜,他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程序员了。对于这些受挫折的初学者,您有一些怎样的建议呢?

戴开宇:这还是涉及那个千古哲思:“认识你自己”。

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这涉及学习本身的一个很大内容——元认知。是否适合要综合考虑自己各方面的性情。

如果仅仅因为不细心就怀疑是否适合当程序员,那么其实可能大部分专业也要求很细心,比如学习经济涉及的金额数字统计能不细心么?

我觉得适合计算机学习的人倒是一般有两个特点:具有想象力和具有控制欲(力)。因为编程就是你构造一个数字化世界的过程,你是从零开始缔造这个虚拟世界的上帝。

另外,没有的人,每个人从事任何专业都要克服自己的各种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只有克服复杂情况和困难后的成长才能产生心流,即体验。

戴开宇为小学生授课虚拟现实技术

哪些编程习惯和思维越早掌握越好?

程序人生:对于准程序员的软件学生,您觉得有哪些编程习惯和编程思维越早掌握越好?

戴开宇:思维方面,无疑是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涉及很多方面,年华裔计算机学家周以真教授提出这个概念后也不断在扩充,她给出的定义是“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这也是我最推崇的,掌握一门学科的重要核心思维是最重要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而不变的是核心的思维,以不变应万变是之道;另外,计算思维能为你生活方方面面所用,而不仅仅是掌握了瞬息万变的知识去工作挣钱。

当然,要更详细了解,可以看相关书,比如经典教材和专著《伟大的计算原理》《计算机科学导论》等,也很欢迎来上我的通识课程《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上了都说好,做个广告哈。如果说习惯的话,注意编程风格规范、重视文档撰写、多学习优秀开源代码、学会团队合作等,是初学者需要注意的,当然进一步学习还有太多内容了。

全民编程时代,程序员怎么办?

程序人生:现在人工智能课程已纳入中小学的课程中,甚至还有幼儿园AI教科书,很多人认为未来编程将会和英语一样,成为学生必修课,全民编程时代很快来临。一些软件专业的学生难免担忧,自己会不会面临学英语专业的同学类似的尴尬。对此,您怎么看?

戴开宇:其实从6年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以来,软件专业更加热门了,因为受到更多的重视了。

所以这个问题结论反而应该是相反的。

从我面试转专业的同学的情况来看,想转入的同学逐年递增。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是这一波人工智能热潮的特点。这使得计算最终消失,消失了的计算才成为像空气一样必须而不可见,成为伟大的计算。这将需要大量的人才,在很多年中将会是人工智能人才极其缺乏的情况。

一个行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提前20年做教育的准备;另外,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内的计算机技术将持续掀起大的旋风,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未来许多职业将消失和重构,如同工业革命带来的改变。而的是在旋涡中心的人,也就是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

因教书育人的出色表现在毕业典礼入座主席台

程序人生:与上述情况相对的是,最近华为以百万高薪招聘优秀应届博士生。这两个极端,您是如何评价的?软件学生需要作出哪些准备?

戴开宇:未来是人机共生的时代,而且未来的大幕已经揭开。我们需要和机器共生,这需要了解机器的“性情”,这里最主要是指软件。

近年来,本科类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绿牌专业”位列首位的是软件工程。在当前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互联网+”、“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由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带来了产业界对人才的新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非常大。

至于说需要的准备,如前所述,计算机的核心思维和基础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另外,多了解实际的应用,面向应用来学习会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有什么用。

从7年在“复旦共识”中提出的“新工科”理念就是强调了面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以及工程素养、综合能力、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终生学习和反思能力等这些精英人才所需要具有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的我,在新工科方面的实践也很多,比如云计算方面,我是和亚马逊合作的复旦大学方联系人,是中国大陆地区AWSAcademy计划LeaderShipcouncil的成员之一;同时还是AWSEducate的云大使。总结而言,具有通识教育和新工科理念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假如学生不喜欢软件,却来到软件专业……

程序人生:高考有“服从调剂”的选项,每个专业都有一批调剂来的学生,包括软件专业,可能这个学生本身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但很无奈地“硬着头皮”学的,对于这部分学生,您有怎样的建议和教育策略呢?

戴开宇:选择专业的问题上,我觉得首先要考虑的是看是否适合你自己,以及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涉及到“认识你自己”这一关键问题。

同时要结合专业今后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涉及的生活方式。

作为老师,首先是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个专业,包括核心思维以及可能的应用。许多时候,学生是没有了解的情况下片面认为自己不适合的,比如有些女生认为学计算机天生不适合女生。所以课堂上我会介绍到世界第一位程序员是诗人拜伦的女儿阿达·洛夫莱斯,第一个找到Bug和发明第一个编译器的也是一位美女格丽斯·霍普。

当然,如果充分了解了专业后,依然觉得自己不合适,我觉得这也很正常,会建议他选修其他自己觉得喜欢的专业的课程,确定后转专业。

程序人生:对于上述学生,假如他在大二、大三想调整专业,复旦大学有对应的政策吗?

戴开宇:复旦本科生有两次转专业的机会。事实上我也是对申请转入软件学院的同学出机考题目以及参加面试的老师,十几年来对想转入的同学提问最多的也是,是否了解了自己以及本专业,是追随内心的选择而不是纯粹为了追热点。

戴开宇应邀与上海中学生授课,课后与学生讨论

软件学生如何寻找理想的另一半?

程序人生:软件专业男女比例一般比较悬殊,包括在工作岗位上,很多程序员调侃“new”一个对象就好。有男同学跟您谈过找女朋友的困难吗?您对软件学生如何找到理想的另一半有什么建议呢?

戴开宇:我是复旦学院年成立以来全校一个每年都担任书院导师的老师,自豪一下。和学生沟通很多。但是真没有男同学找我谈过找女朋友的困难,尽管有同学找我聊过感情方面的困惑。

其实据我所知,现在理工男,尤其是从事让人觉得高智商、高收入的软件相关专业,相对还是很吃香的。关于如何找理想的另外一半,我想对于任何专业可能都有共性吧,而我实在不是这个方面的专家。

如果要谈谈建议,我觉得性格合适相处轻松,有共同语言,相互滋润和帮助成长,是最重要的。也要看个人感觉了,理性要结合感性,“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

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在一起后,拥有了自己之前没有的部分而突破自我边界,从而产生的狂喜和,可能是爱的错觉。

在这方面我最认同的是《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面给出的爱的本质的描述。在我自己维护了6年左右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