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聊聊1024,1043,两个宇宙最小单位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与程序员日

,这个数字对你来说特别吗?=2的10次方,对于程序员来说这个数字很特别,所以10月24号被定为「程序员节」。作为一个前程序员,今天来聊一聊我们这个独特奥妙的宇宙世界,和我们的意识世界。

计算机世界里,最小单位是什么?

就是﹢和-,也就是1和0,高电平和低电平。

这就是一对二元阴阳关系在物理世界上的表达。然后更复杂的关系在这基础上建立,再然后,不止是用于运算,接着还能通过三原色RGB来表达颜色,进而有了多彩的计算机世界。

与宇宙最小单位

与很接近的,还有一个更为奥妙的数字,,这个数字你了解吗?

公布答案:

,是“普朗克时间”,这可能是人类理论上可以测量的最短的时间。

朗克时间=普朗克长度/光速

物理学上的“普朗克时间”,等于普朗克长度除以光速,数值约是10的-43次方秒。也就是数字的由来。

普朗克长度,即是物理学在理论上能够测量的最短距离;光速,是信息传递的最快速度。所以普朗克时间,是任何物理过程,被任何仪器测量感知到所需要的最起码时间。

根据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此之前,宇宙是一个质量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因此,物理学家们认为,在宇宙大爆炸之前讨论时间的概念没有意义,换句话说,时间也诞生于宇宙大爆炸。

(随手画的随便看看)

从奇点到普朗克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永远无从得知。上图的意思翻译一下,即是:

—普朗克时间之前,宇宙就已经存在;

—但是普朗克时间之后,可以理解的宇宙才正式开始。

—过了普朗克时间,引力才开始出现,对称性破缺才得以发生,物理学中四个最基本的力才开始分化。

你可能会说,既然是一个时间段,那么我就应该可以把它分的更细,更小的部分。但是实际上不是的。因为我们这个宇宙实际上有一个上限,那就是速度的上限,即光速,是我们这个宇宙中传播最快的速度。

参照上面手绘图,也就是说当宇宙还是奇点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毫无意义,因为还没有时间。直到第一个普朗克时间也就是10的-43次方秒之后,从奇点中生出了“极性”,宇宙才开始演变万物,宇宙才开始出现。

无极生太极

这是不是很像中国传统理论中讲的「无极生太极」?

在普朗克时间之前那个无极的状态,混沌未开天地浑蒙一片,那个一片浑蒙,就是因为在普朗克时间之前,它本身”不可被测量“。所以是无极就像一个混沌。图示是这样,也就是下图中最上的纯粹一个圆,无极性之分。

超过了普朗克时间,无极生两仪,也就是有阴、有阳,太极生成,也就是说物体之间从浑蒙产生了极性。即产生了“二元世界”,二元即,上——下,高——低,内——外,任何万物都是由二元极性推动演变发生更多的变化。2,4,8,16,2的10种变化就是。

就像电脑程序首先有了0和1的电压差,于是产生了两个数值,再进而生成了二进制,推演出所有的万物。

回到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我们以为的“真实世界”——也是如此。开始有了二元极性,于是宇宙大爆炸开始演变,开始演化宇宙四种力,产生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在力的相互作用中进而演变出我们整个宇宙。

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宇宙中存在这个普朗克长度或是普朗克时间,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这意味着我们的世界是有颗粒度的。——这可是一件大事。

就像我们看一副苏东坡的行书亲笔真迹(下图),无论用多高倍的放大镜,显微镜去观察。看到的都是一个连续的图像,一直放大,放大,直到墨汁渗入宣纸的纤维结构,乃至墨汁分子和竹浆米浆的分子。于是我们知道,嗯这是真实画出来的一幅字画。因为这是真实发生的,是一个连续的图谱。

而如果用一台高清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这幅字。无论精度有多高,放大,放大,放大到极小,我们都能看出最小的画面组成单位是——像素。也就是一个一个有颜色的小方块,每一个小方块是一个单独的颜色,这组成了这一幅看上去极为比逼真的图像(下图)。

这就是我们一般用来区分真实世界和计算机模拟世界的关键。

我们说真实世界中都是“连续”的,而模拟世界中是“采样”的,其实这就是通信计算机的基础架构。

如果你还记得,最早一首歌曲占据的存储空间非常大,所以我们很难通过网络传输,直到后来出现了mp3,一首歌只有几兆大小,可以快速下载。而一般人听起来mp3和高保真没有那么大差别。

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如果我们的世界中存在最小的颗粒度,那么我们的世界岂非不是连续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很有可能像我们此刻创造出来的计算机游戏一样,是一个模拟出来的世界。就像一个智慧世界创造的一个计算机游戏,我们是里面的角色人物,在扮演我们的初始设置,遵循游戏规则,完成游戏任务。或许我们的整个宇宙只不过是智慧体的一个观测实验。

就像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与罗摩相会》暗指的那样。

电脑游戏的最小颗粒度是那个0和1的电平差。那我们的世界的最小物质颗粒度,可能就是那个普朗克长度。

那么,我们所坚持的最宝贵的那些东西还有没有意义?

我们所谓的人的本性、

我们认为坚不可摧的自我,

我喜欢,我想要我认为、

我们认为人的性命如此的重要,

我们认为我的个性如此的应该被尊重而不被泯灭、

我们坚持的一些至高无上的真理、

等等,这一些东西到底还有没有意义?

如果连世界的组成根本都已经是模拟出来的,那这些意识上的观点有什么意义呢?

恰恰是由于人类如果将世界推到之后,很有可能会产生的是虚无感、荒谬感,所以非常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往往到最后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归于神性(虽然我不赞同),比如宗教狂热者很爱吹嘘的牛顿的故事等等。

科学家探究到最后,最终似乎都要去寻找一个最小颗粒度的创造者。如果我们是“被创造的”,那么“创造者”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好,到这儿有点细思极恐了,我们拉回来。

东方哲学的

另一条解答路径

东方哲学、印度、中国哲学给了一个不同的解答。以及解答方式都是完全不同的。

那就是从探究我们意识的来源去解释世界。从人的“内向性”去探索。比如佛陀探究了意识的来源,中国传统道家传统甚至儒家学派,也都最终将修炼的本质,指向了那个精神意识背后的世界本源。

这就是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一个方向性的差别。一个向外,一个向内。

西方科学首先是向外的,对这个物理可见世界细化,细分,细分,再细分,对外部事物的极大细分。

而东方哲学是抽象、向内的。向内,向内,再向内,再抽象,到。

//关于外向性研究和内向性研究,本文篇幅无法把这一点阐述清楚,以后我们再详聊。(相关文章《“完人”与“内求诸己”》)

这里只是非常感慨,越是深入,越是庆幸我们生在东方文化之中。在西方世界中向前的探索可能路途非常的“狭窄”,而东方世界中越是向前探索,你的生活会越自由,你的身体会越健康,你会越来越心安自在。

所以我十分庆幸我此刻在研究的这些工作。我庆幸我们活在一个有了佛陀,老子,庄子,阳明等等先哲探路的时代,他们的探索的过程,找到了——至少(如果从旁观严格角度来说)在他们的宣称中似乎找到了——那个世界本源的东西。

至少,当他们触到了世界本源时,他们获得了的喜悦宁静,以及超乎常人的智能,以及做事的能力。阳明凭一介文人之躯而指挥一群游兵跨越山河打赢了很多不可能赢的仗,很多智慧的来源于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聪慧与学习可以达到的,这个话题也只能以后再说了。

至少我们看到西方科学家的世界中,当它获得至高荣誉诺贝尔奖之后,他的内心可能依然无法平静。而东方智慧的,在探寻宇宙本源之时,你越靠近那个真相,你的世界,你的心灵,包括你的身体健康,都会越来越安详,越来越有那种接近真理的安心。

看到这里的人,已经说明你在这个时代有极罕见的长文阅读耐心。给你点赞。你或许会问,那这个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大话题,但我们的所有课程的所有方面都在从各个角度回答这个话题。

可能拯救过银河系

我从本科,硕士,到工作,前后15年都在计算机程序员这个行业中。但这,只是他人看见的表象。

实际上对心灵和意识的好奇与探索,从我幼年时就开始。几乎从我十多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极度好奇,意识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在此?生命的意义?只是那个年代我不知道这种探索,竟然可能会有相关大学专业(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也更不知道,这种专业可能会演变成我今天的“工作”内容。

非常非常幸运,以至于我总开玩笑的觉得自己“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在后来误打误撞的过程中,幸遇罕见的导师,走在一条罕见却正确的大道上。以至于,我竟然可以以这样的探索来完成我整个生命的过程,它既是我的日常探索,也竟然成为了我与他人的交流界面,极其幸运。

当一个人极度幸运之时,ta一定是不敢独享的,ta会感觉这份礼物本就是世界的一部分,有机会分享与人,更是万幸之事。

一END一

好久没有聊聊练功、站桩、冥想、导引实修之外的话题了。今天接机发挥一下。

还是常常跟同学们说的那句话——认知先行。

好,本文就到这里。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