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界
“早预料到今天的情况,所以也没有太意外。”
依图科技研发人员高强告诉Tech星球,3月12日听到自家公司中止科创板上市的消息时,情绪并没有太震动。在近期云知声、京东数科、禾赛科技、柔宇科技相继撤回招股书的情况下,依图撤回也是正常不过。“毕竟依图的主营医疗业务线境况不佳,年前还裁员了20%。”
如今,AI独角兽们都在争“AI第一股”,现实却是面临集体“淹没”的危险。披露招股书的云从、旷视、依图、云知声都普遍亏损,更大的压力在于,这些拿了很多融资的AI独角兽,并不能在二级市场获得匹配融资时的高估值。
而且科创板监管加强后,很多AI独角兽主动释放要“更新”招股书数据的意图,在上市前审查过程中主动逃离。“我知道依图、云知声、地平线等多家AI独角兽商业化成问题,AI要全线崩溃。”一位AI从业者乔梦告诉Tech星球,并强调这可能并不是危言耸听。
而在很多不明全局的AI企业员工看来,自己切身的体会就是,同事在陆续离职,年终奖不发或者打折发。“我们没发年终奖,我也不知道咋回事。”一位云知声员工告诉Tech星球,上市受挫之后,他现在很后悔没接某大厂offer,公司内部在传要裁员五分之一,期望别落在自己头上。
从年“AI元年”开始算起,在科创板的东风下,寒武纪、UCloud等第一批云计算与AI企业捷足先登,AI独角兽们以为要迎来自己的春天。回过神来的AI企业开始“打扮”自己的财报,并在年末竞相提交上市申请。
云知声、依图科技、云从科技、格灵深瞳、旷视科技、推想科技等AI领域有头有脸的企业,都摩拳擦掌要上市。剩下的商汤科技、第四范式、地平线、思必驰、壁仞科技也不断有上市消息传出。
但截至3月12日,CV四小龙中,旷视和依图2家都中止过上市进程;智能语音领域的云知声在问询后被终止;最烧钱的AI芯片领域短时间难有企业上市;营收稍好的硬件领域,也有优必选等企业折戟IPO。“AI企业的问题都懂”,一位投资人告诉Tech星球,“现在应该想想如何救救AI独角兽?”
接连“暴雷”的AI独角兽
这些突然不能上市的AI独角兽中,最令人意外的依图科技。
年突然袭来的疫情,曾让这家医疗影像独角兽大放异彩。彼时在接受Tech星球采访时,依图科技曾称在3天内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评价系统”开发,一天内完成部署检测,帮助上海地区新冠肺炎重点收治单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使用的依图CT影像机器完成升级,AI系统能够对病变区域,在2-3秒之内就能完成定量分析。
“我们技术确实很厉害,医院医生也说好,但是到掏钱采购的时候就不行了。”高强说道,自己是做技术的程序员,也不知道为何总是投标失败。医院的订单,金额有多万,最终流标了。这让高强很受挫,手头暂时没了业务。
原本这单拿下,其他几单也就稳成,今年自己至少有上千万的业务可做,现在自己要思考是不是该跳槽了。高强认为,也不能都怪商务BD,虽然这个BD已经在重庆这家失败三次了。“你换一个BD就一定能成吗?说不定比他更差。”
有内部人士告诉Tech星球,依图杭州医疗团队业务差不多裁了70%,销售差不多已经崩盘。但在部分员工看来,依图是在为上市进行的主动调整,既然短期内无法盈利,那就通过缩减人员减少人力成本。同时业务转向芯片和自动驾驶,以期未来重新登录资本市场时,再讲个有吸引力的故事。
依图的困局,主要是计算机视觉在商业化领域的落地难题。这个难题,在CV四小龙中普遍存在。
成立最早的旷视就是如此,在港股撤回过招股书,3月12日又转战科创板。不仅资本市场的经历比依图丰富,业务调整的也比依图频繁,从最早的ToC到现在的ToB,刚刚形成自己的三大支柱业务。
一位旷视内部人赵明告诉Tech星球,“每次更换业务线,就意味着一些高管的进入新业务的扩招,也意味着一批员工高管的离开。”年底,旷视科技行业物联总经理平原离职;年,旷视科技智慧物流引入高级副总裁王银学和大批员工,就是CEO印奇要发力不同业务的结果。
综合来看,目前比较纯粹的AI算法企业,都没有找到爆发性增长的应用行业。对于那些AI硬件企业来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近期,一家仅C轮融资就高达9亿美金的车规级AI芯片企业,被某车厂高管朋友圈爆料,其最新的第五代芯片流片失败,并称其后续再搞个忽悠人的“第六代”。
坦率说,上述AI芯片企业有很多布局自动驾驶的大企业投资,短期内不至于没钱。但是要知道芯片流片很烧钱,在多家AI芯片企业因为亏损无法登陆科创板的情况下,其年下半年赴科创板上市的目标,就未必能实现了。
头部AI为了生存都不免慌乱,余下的中腰部AI企业自然都不好过。
近期,累计融资上亿美金,主打“AI+HR”概念的e成科技近期就遇到破产危机。3月7日,e成科技发布内部信,宣布公司面临极大的经营困难,3月份所有员工薪酬都不能发,成立“公司运营委员会”接管公司,并明示公司已经进入生死存亡之际。
有行业人士对此评价:这家公司口号喊得响,什么万亿招聘市场,用AI重新定义招聘4.0,最后还不是利用爬虫抓简历,用猎头落地业务。
从年全球知名的AI芯片企业——WaveComputing公司破产,AI企业再难获得VC亲睐,独立造血不足的情况,第一批AI公司甚至已经开始倒下,现在对于活着的AI来说,能不暴雷已经算是发展行情不错。
AI商业化是“皇帝的新装”?
AI独角兽冲击上市进程中,虽然好多企业因此惹出发展问题,但也让外界得以窥探各家业务和营收的真实情况。
Tech星球整理了几家递交招股书的AI独角兽的数据,发现财务层面不尽如意,亏损都远大于营收。披露的年前三季度数据,依然是这种局面。
不过,尽管年营收平均仅为10多亿元,数据打架的情况依然发生。前有科大讯飞质疑云知声招股书存在夸大宣传的嫌疑,医院数量、黑电合作企业远不如科大讯飞的情况,宣传语音病历市场、家电智能语音模组领域占有率高达70%的表述严重失实。
乔梦认为云知声数据问题,甚至是整个智能语音赛道的问题。这个赛道巨头都有布局,包括谷歌、苹果、微软、科大讯飞等在内的头部企业,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因此,虽然宣称自己的识别率已经达到90%多,但智能语音创业企业生存情况依然不理想。Tech星球曾潜伏在一个数据标注群,发现某智能语音上市企业外包团队招聘“数据农民工”,据群内的一位招聘负责人透露,目前其有上万人在辅助机器做语音转写或者算法模型训练,AI商业化根本没有想象中的“一本(套算法)万利。”
不仅AI企业互相揭露,转换上市地点的旷视科技,赴港股和赴A股的两版招股书中的数据也有出入。
对比两版本招股书年的数据看,此前港股招股书披露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5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74.1%;但在最新A股招股书中,年全年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5.43亿元,占比63.56%,该项业务收入诡异大幅减少。
旷视科技港股招股书
旷视科技科创板招股书
而且年整体营收8.5亿,也远低于港版招股书中,年城市物联网一项业务收入。从A股招股书看,旷视科技年的收入也大幅减少,同时已经结束的年营收数据大幅变化,不知旷视在接受上市问询时,会对此变故如何解释。
一家AI企业市场总监张易告诉Tech星球:“纯粹AI企业营收都比较难,我们竞对华中区商务负责人都要离职了,我最近还听他们吹华中营收一年几亿呢”,所以自己对数据的真实性都不太相信。
回到业务层面讨论,AI企业难做营收的根本原因,源于每家的主力产品都是AI解决方案。这意味每个方案都有差异化诉求,加上本身AI方案的效果就难说,打动客户怎么会容易?
分析近期撤回招股书的京东数科(近期更名京东科技),也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AI业务商业化困境。在其营收构成中,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占了93.7%的营收。而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仅占5.5%,也就是说雄安智慧城市四期、AI养猪等比较有噱头的AI业务,半年营收才为5.7亿元。
Base在美国的京东数科副总裁曹鹏,要利用“猪脸识别”打造国内的智慧农业,甚至研发了项相关专利。“AI判断猪的发情期或是生病情况,其实有经验的养猪人判断更准确”。也许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