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何你苦苦承担,别人却还不感恩自 [复制链接]

1#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设“置顶”哦

点击“Jessica赵佳”→右上角“...”→设为星标★

1几个故事

a.不愿意解散创业团队的CEO

这是A创业的第三个年头了,事情好像并不像原来想的那么顺利,账上的资金,早就不够给大家全额发放工资,程序员出身的A不得不做起了销售,每天都在外面寻找能够买单的客户,然而进展却非常不顺利,眼看跟着他出来的团队成员好几个月没办法拿到正常的薪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开始吃紧,他咬牙隐瞒了实情,自己却每天焦头烂额。

这时候,一个客户“看上”了A。A在一次活动上的发言,引起了客户的注意,他看中A的背景和逻辑思维能力,几次见面以后,客户提出,希望让A到他的公司担任技术产品总监,为此他愿意付给A非常丰厚的薪酬。

A动心了,有了这份工作,至少能缓解家里的困境。即便是客户的公司在另外一个城市,但是在家做全职太太的妻子跟着自己过去,也应该不成问题。只是,作为一个创业团队的创始人,虽然自己的个人问题迎刃而解,A觉得更放不下的是团队的其他成员。大家一起跟着他已经吃了好几年的苦,这时候“背叛”大家让他觉得于心不忍。

客户了解到了A的疑虑点以后,出于对人才的看中,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由客户出面,联系了当地一家福利颇为不错的知名同业公司,对方愿意按照市场工资水平接收团队的其他成员,算是给A解决了后顾之忧。

没想到,在经过几天的思考以后,A还是拒绝了客户的方案,继续留下创业。原因是他纠结了几天,还是认为要忠于自己的初心,既然当初大家是跟着他出来创业,他就要对大家负责,再难都要扛下来。

b.拒绝给员工调薪的部门经理

B是一个部门的部门总监,最近他一直很焦虑,原因是HR已经三番五次催促他拿出部门今年的年度调薪名单与合同续签名单来,他却迟迟做不了决策。

部门的十几个人里面,有四、五个属于“元老级”人物,这几年由于学习新技能的动力降低,再加上都已经成家有了孩子,免不了要经常请假照顾家里,虽说好像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业绩勉勉强强,做起事情来按部就班。跟新加入的年轻人比起来,确实让B这个做部门领导的心里难免有想法。偏偏这几个人态度还不谦逊,经常在部门里面倚老卖老,还喜欢传小道消息,比如这次调薪,就已经被B撞见好几次他们在茶水间各种吐槽。

而反观新来的一个小伙,虽然才工作了不到四年,但是干劲十足人也很开朗,短短的半年,通过走访客户甚至是竞争对手,不但大胆改进工作方法显著提升了效率,还意外的发现了一个机会,达成了一项重要合作,B已经有意要重点的提拔他了。时至年底,却也得到了不少人想要挖角这个小伙的信息,让B觉得,必须在这次的调薪上有所倾斜,才能留住这个人才。

其实B心里也清楚,最好的办法,可能是不再给这几个“元老”续签合同,这样一来,反而整个部门的效率可以达到最优,另外一方面,对于新被提拔的新人来说,也降低了管理的难度和压力,可以专心把精力都放在业务本身上。可是考虑到这几个人确实已经在公司很长时间了,人脉也广,万一负面言论传播开来,不好收拾。另外大过年的,他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这么做好像也是不够“人性化”。

思来想去,B决定继续聘用这几个人,但是也不考虑给他们调薪,把调薪的额度都放到其他重点培养对象身上去。这么一来,已经是这几个人连续第三年没有调薪了。B想,反正这几个人应该也没有什么改变的可能了,这么长时间,说不定这几个人也会慢慢心生不满自己找地方跳槽,如果能这样的话就太好了,给自己省了大麻烦了。

c.愤怒的小姑娘

大眼睛的小姑娘C,有一对“开明”的父母。C的爸爸事业小成,妈妈是公务员,他们觉得自己小时候被逼的太惨,被限制的太苦,于是到了C这里,他们决定要改头换面,做一对认可孩子、鼓励孩子的好父母。C小朋友在无忧无虑的环境里,长成了传说中的熊孩子本熊。甚至发展到某一次,家里一个亲戚做手术,听说C医院楼下要去探望,亲戚在病床上挣扎起来,拜托护士一定要帮忙看住可能会一起来的小C,担心小C同学一时开心拔了管子、撞翻了瓶子,自己小命不保。直到看到C的父母进门,没有带着小C,亲戚才喘了一口大气放下心来。

小C慢慢的长到了上学的年纪,虽说聪明但是调皮,也在意料之中。终于又一次家庭聚会,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爷爷奶奶舅舅姑姑推杯换盏之际,突然小C一个不留神,把一大碗汤失手打翻在了地上,碗碎了,衣服也脏了。一家人本着“开明”的一贯原则,纷纷哈哈大笑,无不流露出“小孩子多可爱呀”的善意,还有“碎碎平安!”“正好让你妈给买新衣服!”这样的安慰。

然而小C突然之间脸涨得通红,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伴随着嘶哑的怒吼:“你们这些骗子!你们为什么要骗我!”一家人被突如其来的反应吓了一跳,全都不知所措、一脸懵逼。

原来,在一片祥和开明氛围里长大的小C,到了学校里,发现自己原来熟悉的世界彻底改变了。以前,她在大人吃饭的时候故意脱了裤子对着大家放一个响屁,大家一边捂着鼻子一边哈哈大笑。现在,所有的同学却把她当作怪物;以前,她在妈妈工作的时候故意把书桌上的东西一把都推到地上,妈妈慈爱的边检东西边说她小淘气。现在,老师让她写了一上午的检讨;以前,她不管怎么跟爸爸打闹,爸爸都能制服她、以举高高结束。现在,居然同学一个踉跄摔倒在地还伤了胳膊,从此课间没有人再愿意跟她游戏。

她迷茫了,她觉得很痛苦,她想了很久这是怎么回事。最后她想通了: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骗了她,她不知道为什么,但是非常非常生气,因为她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她也想得到老师的夸奖。

2责任的前提

这几个故事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而对于故事里面人物的评价,也会有不少人觉得需要“见仁见智”。比如A,看起来是一个把团队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在关键时刻也不“忘恩负义”的人。而B虽然有些优柔寡断,但是好歹也是在“人性化”的处理问题,比现在动不动就要裁员的管理者好了不少。至于C,小孩子不懂事,慢慢长大了就好了。

其实,不管故事里面的人,是不是出于“善良”的初衷,还是“负责任”的前提,这里面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人被隐瞒了一部分真实信息,在信息不完整不够确切的情况下,被动做了决策。

比如,在第一个故事里,A对自己合伙创业的员工和自己的妻子都隐瞒了真实遇到的困境,当然,也隐瞒了这一次可能的变故。在大家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A一个人“扛”起了所有;而B,其实也默默的为那几个老员工“承担”掉了被裁员的风险,转而用“不调薪”来给他们一个心理上的“过渡”,而那几个人,对于领导的不满还浑然不知;C的父母当然知道自己的孩子是熊孩子,但是为了不给孩子压力,他们尽量的不去“指责”她,为了她的随心所欲,其实两口子没少擦屁股。

记得网上曾经流传着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一时间引得很多人,特别是女孩子感叹不已,要么感叹自己命好,遇到了好人,要么感叹自己命不好,为什么就没有人来为我的岁月静好买单。但是,当一个人选择故意隐瞒实情,甚至是刻意诱导对方相信一个他希望对方相信的“事实”的时候,他其实也剥夺了对方的权利,剥夺了对方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去为自己负责任的权利,而在这背后,其实藏着“自恋”的假设。

A假设他的团队成员,只有跟着他创业才是最好的出路;B假设,这几个老员工哪怕在他的团队苟延残喘下去,也比被辞退后的其他选择要好;而C的父母,则假设他们对待C的方式,可以让C最快乐。他们都在自己心里,帮对方做出了“更好的选择”。有一种冷,叫做爸妈觉得你冷;同样有一种责任,叫做我悄悄的帮你负重前行。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忽略了对方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有为自己做决策的权利的,同时,对方只有在信息足够对称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出更符合想法的决策。哪怕这个决策最后失误了、或者导致了不好的后果,但是从这些后果中学习和成长,恰恰是这个人的权利,同时也是他的机会。

就如同B团队的那几个“老人”,哪怕真的不能立刻找到工作,可能也失去了对自己职业市场价值的客观认知,失去了尽早重启职业生涯的可能。糟糕的是,如果他们继续在这种有偏差的认知指导下工作,可能会把问题积累的更严重再爆发。例如部门换了一个领导、亦或者是整个业务失败不得不被处理的时候,还是一样要面对同样的局面。同样而被殃及的,还有被提拔的新人:一上任,就要面对好几个干不掉又不卖力还因为没有调薪而负面情绪滋生的“老干部”,无形中也大大的增加了新人的工作难度。最终,破坏掉整个团队的氛围和文化。

而其实只有小姑娘C,在愤怒的哭喊中,道出了实情:被骗了!确实,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和原因,事实就是,被骗了。但是说起来,好像又有哪里不对?我们一般所说的“骗子”,那一定是心存恶意的,但是看起来,在没有谁心存“恶意”的情况下,怎么能叫做被骗了呢?

3这到底是为了谁

我相信,故事的主人公们一定会大声的喊冤叫屈:我这么做根本没有为自己谋到任何好处啊!比如B,又没有把调薪的份额自己吞掉;再比如A,那更是千古奇冤啊,自己不但没落到好处,还放弃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家庭财政紧张的机会!还有C的父母,不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开心么!

事实上,并不是只有物质好处,或者说可以直接达成物质好处的条件,才能叫做“给自己谋福利”,因为“情绪价值”也是非常关键的“好处”。换句话说,有人虽然在这些过程中没有获得物质好处,但是获得了“情绪价值”。

其实“情绪价值”这种好处一点都不罕见,我们平时生活里比比皆是。比如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会产生“成就感”;比如我们为喜欢的人做了一件事情,虽然身体很累、还花了钱,但是很满足;比如我们以为要迟到的重要会议,结果一路狂奔、抄近道、闯红灯,最后赶上了,避免了一次尴尬和信誉受损。这时候虽然要接受交通罚款,但是内心的情绪价值可能大于了遭受的损失。

但是,就好比不择手段的敛财、以及去贪图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财富,都是不道德的行为一样,情绪价值的获得也是需要取之有道的。在上面描述的这些故事里,他们实际上并不是在真的负责任,而是被下面这两个东西困住了:

i.全能感自恋;

ii.避免优越感受损。

其实这是一个东西的两面,为了更清楚的去理解,我把他们拆分了出来。比如故事里的A,按照他的逻辑,他基本上就是他团队成员的救世主了,只有在他的“麾下”,才是大家最好的归宿;而对B来说,至少他可以让别人“免于遭受某些痛苦”;C的父母,想要给C创造一个“桃花源”。他们默默的把“责任”扛在了自己肩上,悲天悯人,内心住着普罗米修斯,也许经常在深夜,把自己感动的泪流满面。这么忍辱负重的人们,却往往到头来还得不落好,真是这世界上最大的“悲哀”。

然而事实上,他们越过了该有的边界,不择手段的在保护自己的“全能感”,罔顾事实,也不考虑给对方做决策的机会。

因为那些事实,并不是没有发生,而是被他们一手“操控”了。

当大家知道其实还有更好的工作选择,当大家知道其实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岌岌可危,当大家知道其实这个世界不能任意妄为、有人会喜欢我也有人会不喜欢我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做出各种不同的反应,但是这些反应才是对真实世界的反馈。A不敢告诉他的团队成员,他其实创业判断失误,自己能力也有限,其实已经撑不下去了;B不敢告诉这几个员工,我其实对你们早就忍无可忍了;C的父母不敢告诉她,我们早就知道,你这些行为早就超出了“调皮”的范畴,会让人讨厌了!因为这样一来,会损害他们建立起来的“人设”,会让他们自己无法忍受。所以他们拒绝看到事情的真相,动用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智慧,保住这最后的“荣光”,或者叫免受“质疑”。

最可恶的是,他们深深知道,如果知道了真相,对方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其实潜意识里,他们想要控制局面的同时,也在控制对方的选择,因为这种选择不是他们希望对方做出的,会让他们觉得不可控,与此同时会损失掉他们的“人设”。

可能,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遇到了苛刻的父母,不接受他们本来面目的养育者,所以他们自己其实不明白,这世界本来就有很多变数,没有人要求他们“万无一失”,最大的责任不是自恋的把什么都“扛在肩上”,而是把世界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然后尽自己的力量达成最后的目的。这个过程中,会有人不高兴,有人不满意,有人觉得你垃圾,但是你也给了你自己和所有人“好起来”的机会!因为只有基于事实的应对,才真的有机会“慢慢好起来”。否则,这个“好起来”的机会就被你的自负给吞没掉了。

我能感觉自己在这里,用词变得越来越激烈,因为这种随处可见的“善意”和“负责任”背后,不但没有善意,还隐藏着深深的“恶意”:阻止着自己和别人成长,危害着目标的真正达成。

4放下虚荣和恐惧,用勇气收获有力量的人生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孤独十五讲》里面,专门有一章写到了“虚荣”:一种经常被伪装成“上进”或者“负责任”的状态,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如何评价我”,而不是“最后是否能达成目标”上。为了抵御可能遇到的负面评价,他们忽略别人的真实感受和事情的客观事实,用各种方法“自保”。

到头来,其实丧失了和别人真正链接的机会,内心变成了一座孤独的孤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断的去反思自己,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身边有这样的状况出现。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去戳破各种各样的窗户纸,去面对早晚要面对的事实。不管是难以接受的,还是尴尬失望或是让自己人设崩塌、颜面尽失的,我们都要知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被人“操控”,才能尽早做出为自己负责任的决策来,真正的“好起来”。

人生短暂,不要在粉饰太平中,错过了世界的精彩。

作者:赵佳,媒体集团总经理,中欧商学院EMBA,10+年游戏营销及职场管理经验,专注于女性职场个人成长领域的研究,沉迷于读书,每年至少精读50+本,有更深度、跨学科的上位知识储备,可以从完全不同的视角,跨领域的去解读一本书。千万阅读原创代表作《玩游戏的孩子真的无药可救了?》《“作为一个管理者,我只会跟一个具备这三点的人做事业的伙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