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是大多数职场人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
有人对此深恶痛绝,认为加班占用了自己的私人时间;还有人也乐于加班,觉得它能为自己提供额外的经验和收入。但是,不管你站哪边,你都得知道一件事情:加班,容易导致心房颤动(房颤)——而房颤通常与其它致命疾病有密切联系,如多发性脑梗死、心力衰竭、以及中风。
上班超过55个小时
房颤概率为1.4倍
近日,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欧洲心脏病》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指出,每周工作超过的人,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比普通工作者高40%。
一周里的55小时,是个什么概念呢?
正常的工作时间8小时,一周5天。也就是说标准工作时间一周是40小时。
55小时的话,几乎相当于周六和周日,也得和平时一样,每天准点上班8个小时。
从理论上讲,这相当于你得每天,每天,没有任何休息日地无限工作下去。
而这种工作时间(甚至更多),却正是不少工作者的现状。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流行病与公共卫生系的研究团队对人进行了分析,想找出长时间工作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分析方法倒没有一般研究那么生涩。他们将调研对象按照工作时间长短分为五级,并持续不断地对他们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
最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长时间工作的人发生房颤的风险仍然是正常人的1.4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工作时间越长的人,发生中风的几率也会越高。
房颤的基本认知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正常人心跳频率约为60~次/分,但当某些因素使心房跳动的频率达到~次/分,且极不规则时,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就不能顺序收缩,开始极不协调地乱颤,心房也会失去整体有效的机械收缩,这就是心房颤动。
房颤(心房颤动)发生时,心房内的血液淤积并可能产生血栓,而脱落的血栓流动到脑血管就有可能产生中风。
房颤患者的中风概率比普通人高5~10倍。
而长期加班的工作者患上房颤的概率又要比普通高40%。
房颤的症状和诱因
房颤的症状包括:
1、心悸、心跳快、且跳动不规律
2、轻度胸闷或胸痛
3、头晕,头疼
4、气短,呼吸不畅,运动时尤为明显
房颤的诱因较多,比较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1、高血压
2、甲亢
3、肥胖
4、呼吸睡眠暂停(打鼾)
5、过量饮酒或摄入过多咖啡因饮品
房颤的预防
1、减少熬夜和加班,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2、控制血压
3、少饮,或者不饮酒
4、减少咖啡因的摄入
5、治疗甲亢
6、参加适度的运动
7、肥胖人士务必减重
8、治疗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
实际上,只要遵医嘱按时服药,预防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大部分房颤患者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当然,我们也必须正视加班这件大家或许已习以为常的事。
最易猝死的五大职业
哪些职业加班最多?我们来看这么一张图。
可以看到,程序员、设计师、记者、医生、公关等都赫然在列。
而据斑马大数据年统计的加班重灾区行业,排名前五的分别是:
程序员
关于程序员的段子数不胜数,比如,干掉一个程序员不需要任何武器,改两次需求就足矣。
而程序员们因为加班医院,甚至猝死的新闻也时有发生。
设计师
设计师的排位如此之高,多的不说,有诗为证:
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
加班熬夜不算事,甲方爸爸最优先。
媒体
正在码这篇稿子的晚报君写到这里,哇地一下哭出声来……忍都忍不住的那种。
正应了那十六字真言:
东奔西跑,以命换稿。
绞尽脑汁,三年见老。
销售
收入奇高?月入50万?卖出价值上亿楼盘?
那是你没看到更多默默无闻只拿底薪的销售在背后吞下过多少苦水。
把排名第二的诗中,所有“甲方”替换成“客户”,就是销售的写照了。
医生
本科五年,规培三年,专科培训三年。
好不容易出头,却又淹没在无休止的、日夜颠倒的加班中。
患者、护士、领导……无论谁想见你,你还就得出现在他面前。
医生们,你们辛苦了。
加班的理由,除了少数人为了薪资主动加班,以及更少数人“躲避家务”外,多数工作者都是“不得不”加班。当然,在这之中也少不了那句盲从性名言:别人都没走,我也不好意思按时下班。
并且,职位高的比职位低的加班更多,男性比女性更多。
或许,我们需要的并不是那种自我感动的拼搏;不是那点杯水车薪的额外收入;更不是那些冠冕堂皇的所谓附加经验。
我们需要的,没准是一丝打破常规的勇气,一点恰如其分的调整,和一些夹带更多私人情愫的反思。
很多时候,亲情、健康、愉悦的心情,比起加班,要更加重要。